台灣最近最熱門的電影話題
沒有意外應該就是改編自小說的《香水》(Perfume -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好像是我大學時代譯成中文的小說
剛出版時也是立刻成為暢銷書
因為從來就很少人把「味道」當主題來寫成小說
德國的作者徐四金這本《香水》堪稱經典之作
小說是幾年前看的
內容已經不太記得了
印象只剩下作者有超強的「氣味」描寫功力
各種味道他都有辦法形容
彷彿看小說也能聞到那些味道
也因此讓我特別想看看改拍成電影後的《香水》是否也有此能耐
電影採用旁白的方式進行
一開始表現的是十八世紀巴黎的惡臭
以噁心的場景配合快速的蒙太奇
雖然聞不到那令人作嘔之味,但用看的也夠讓人反胃了
臭味的影像呈現,和香味比較起來是容易多了
香味本就能產生愉悅感
而要用影像及聲音製造類似的感覺
真是不太容易
美女和空靈的女高音,算是導演製造香味的手法
觀眾也大概能從中體會
而最終那極致讓人飄飄欲仙的香味
作者選擇以「性」的歡愉來表現
電影導演也遵循原著,呈現出令人觀止的場面
到這裡已經進入一種魔幻的境界
觀眾們也很難理解或體會這到底是種什麼樣的味道
結局則更是光怪陸離
許多人看到最後直覺好笑、導演胡搞
但是回去看小說,導演還真的是忠於原著
只能說終極的香味,真的是讓人為之瘋狂
總得來說
導演為了劇情的流動
對於氣味的描寫算是點到為止
不過好萊塢電影原本就是商業考量為第一優先
重溫小說,或許會讓我們體驗更豐富的香水之旅

